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首 页
当前位置:首页>新闻中心>

全国医疗器械领域唯一,国家级!威高通过验收

近日,国家技术标准创新基地(医疗器械)(以下简称创新基地)通过国家市场监管总局专家组验收。该创新基地由威高集团作为承担单位,是我国医疗器械领域唯一一个国家技术标准创新基地。创新基地助推医疗器械创新技术和产品市场化、产业化、国际化,引领国产医疗器械由此作为“根据地”聚合赋能,组团拼技术,争取国际“话语权”。

国产医疗器械聚合中国制造“根据地”

“三流企业做产品,二流企业做品牌,一流企业做标准。”这句业内流传的行话,折射着标准作为重要的基础性制度,是支撑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技术力量。

国产医疗器械正亟需这个力量。

作为后起之秀,国产医疗器械正在崛起,诸多领军企业在研发上正在向顶峰冲刺。日前,医疗器械行业权威网站MD+DIQMED发布了2022年全球100强医疗器械企业榜单,排名依据医疗器械企业2022财年营收。威高集团下属威高股份(山东威高集团医用高分子制品股份有限公司)等11家中国医疗器械企业突围上榜全球百强。

专家参观威高集团

国产医疗器械企业持续发力,正在向全球市场格局发起全新挑战。科学制定医疗器械标准,才会牵引我国医疗装备产业步入高质量发展新阶段。

为有效推动实施“中国制造2025”,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制定了《国家技术标准创新基地管理办法》,拟在“十三五”期间建设国家技术标准创新基地约50个,其中包含30-35个领域(专业)创新基地。2018年,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批准威高筹建国家技术标准创新基地(医疗器械)。作为国产医疗器械行业龙头企业,威高是多个国家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成员单位,参与国家标准、行业标准的制修订总数量位居医疗器械行业前列。

在创新基地的筹建中,威高针对行业特点及标准现状,推动相关政府标准建设,填补国家标准空白,制定安全底线,确保行业安全。围绕医疗器械产业高质量发展需求,通过聚集资源,推动制定国家标准17项、行业标准39项,以及地方、团体标准70余项。

创新基地还在集聚医疗器械产业的上下游企业,聚合国家医疗器械重点发展等项目,国产医疗器械的中国制造标准,将从这个“根据地”生根发芽。

创新基地不仅针对医疗器械产业的新技术、市场需求,研制并产出一批技术标准,同时还将成为技术创新成果转化、标准化人才培养、标准化国际合作、标准试验验证、标准服务等方面的重要平台,承担着培育行业人才、带动产业发展的作用。

截至目前,创新基地搭建医疗器械标准服务平台,面向企业技术人员、医疗机构工作人员提供培训服务超过4600人次,打造线上、线下多渠道的标准化服务平台,为政府监管部门及其他社会各界,特别是中小微企业提供标准化相关服务。

争取国际“话语权”

谁定了标准,谁掌握市场。标准之争被经济学家称作“赢者通吃”。越来越多的国家将标准化上升到国家战略。

国际标准化组织(ISO)原主席张晓刚曾在受访时表示,重视使用和编制标准是中国经济发展到现阶段、“中国制造”企业在走向世界过程中做大做强的必经之路。张晓刚说,中国正向世界释放强烈的讯号:中国正努力走一条新型的工业发展道路,中国的顶级企业正力图用自己的能力和产品质量来证明其国际地位。中国企业在参与国际标准制定方面,还有很长的路要走。由于目前大多数国际标准均已由西方国家制定完毕,中国想参与并主导现有标准的修订阻力很大。

国家技术标准创新基地是我们在标准之争上的组团发力。医疗器械创新基地正助推医疗器械创新技术和产品市场化、产业化、国际化,引领国产医疗器械由此作为“根据地”聚合赋能,组团拼技术,争取国际“话语权”。

该创新基地承建单位威高集团的相关负责人介绍,创新基地的建设循着一步一步的“小目标”。创新基地促进创新成果转化为技术标准的服务平台,也是以标准化助推创新技术和产品“出海”的孵化器。中国企业将通过标准创新基地这一平台,在全球产业链、供应链资源配置中发挥更大作用。

眼下,创新基地还拥有国际标准组织注册专家2名、全国专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及技术归口单位委员或专家10余名,打造成线上线下互为支撑、良性互动的标准化培训平台,为医疗器械行业输送标准化复合型人才。

令人值得期待的是,承建单位威高依托自身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、院士工作站、博士后工作站等创新平台的优势,为创新基地提供了更多技术研发支撑,以提升我国医疗器械标准国际影响力。创新基地着力加大国际标准工作推进力度,不断完善科技研发与标准互动发展的机制。目前,创新基地已经积极推进3项国际标准研制,正在国际产业链中争取自己的一席之地。国产医疗器械产业藉此练好内功,将在国际标准制定中争得更多话语权。

创新基地还积极加强与稀土、化工新材料等创新基地合作,积极探索原创性医疗器械原材料科研成果转化为标准模式。通过联合研究制定一批高水平、具有技术主导权的团体标准,创新基地正引领行业发展、推动跨界融合。

标准化与科技创新的深度融合带来的成果日益显现。国家市场监管总局发布的《中国标准化发展年度报告(2022年)》显示,截至2022年底,我国设立国家技术标准创新基地近30个,科技创新成果向标准转化的比率不断提高,预计到2025年,共性关键技术和应用类科技计划项目形成标准研究成果的比率达到50%以上,引领高质量发展的效能不断释放。

各个行业的标准创新基地不断开花结果,传递出的中国制造的新声音——中国品牌在国际产业链的力量正在集聚壮大。

(特约记者 李彦慧)